八卦本来是圣人通过观察天地万象而悟出来的一种工具,观察对象中包括了天地万象与人体自身,《周易》记载说:“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也就是说伏羲氏抬头观天文、低头察地理、中间通人事,通过这三种观察,伏羲氏悟出一个东西,这个东西再经过融会贯通、提炼建模,就成了“八卦”。
中医养生
52 0 0 2024-12-15 18:15
自古以来保健功法多如繁星,有简明者,有繁复者,现从众多保健功法中选出法简效显的20种功法,与您共享。
中医养生
81 2 0 2024-12-15 18:14
《黄帝内经》提出养生有四个方面: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情志。
中医养生
58 0 0 2024-12-15 18:11
《黄帝内经》的养生智慧:“恬淡虚无”和“精神内守”
中医养生
52 0 0 2024-12-15 18:10
按照《黄帝内经》的看法,五行之气,也就是天之六气交替更换,主管时令变化,遵循特定的先后次序。如果没有按照特定的次序,出现异常运行,就会出现邪气,万物就会有灾祸。如果按照特定的次序正常运行,就是正气,万物生化正常。
中医养生
47 1 0 2024-12-15 18:08
古人云“水满则溢”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都是说留白的哲学道理。做人做事不能太满,话不能说得太绝,事情不能做得太过。
中医养生
64 0 0 2024-11-08 18:30
五脏各具水火,最常见的“水火平衡”或“水火不调”往往是指心与肾的水火关系。
中医养生
52 0 0 2024-11-08 18:29
动静结合就是我们每天要保持一定的劳动时间,这一时间又不能太长,劳动之中还要安排适当的休息。
中医养生
53 0 0 2024-11-08 18:28
养生治未病重在四调:调精神;调呼吸;调起居;调饮食。
中医养生
49 0 0 2024-11-08 18:26
劳逸是相互矛盾也是相辅相成的,过劳可以用“逸”来放松,逸过度了也要用“劳”来调节。在我们的日常作息安排中,劳逸结合才能使人保持精神的充沛,身体的健康。
中医养生
50 0 0 2024-11-08 17:45
重视阳气的理论适用于亚健康状态的治疗。在这方面,中医扶阳思想带来了新的生命曙光,对于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收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。
中医养生
49 0 0 2024-11-08 17:44
运动是延缓衰老、防病抗病、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,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不减,适当用脑可以保持脑力不衰。而曾经也有一个基本观点,叫生命在于静止,后来发现这个观点也不对,其实生命恰恰在于动静之间。
中医养生
51 0 0 2024-11-08 17:43
生活习惯病就是以不良生活习惯为主要原因引起的疾病,包括肥胖症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心脑血管疾病、慢性肝疾病、部分恶性肿瘤等,其发病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。
中医养生
66 0 0 2024-11-08 17:36
元朝邹铉所撰《寿亲养老新书》一书中有一首“七养诀”曰:“一者少言语养真气;二者戒色欲养精气;三者薄滋味养血气;四者咽津液养脏气;五者莫嗔怒肝气;六者美饮食养胃气;七者少思虑养心气。”
中医养生
49 0 0 2024-11-08 17:35
老子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这是养生的终极目标,就要去掉心对身的干涉,去掉人的意识对身体的干涉,让脑子管得少一点。好的办法就是入静。
中医养生
50 0 0 2024-11-08 17:31
中医预防传染病的总原则包括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和已病防传三个方面。
中医养生
50 0 0 2024-11-08 14:40
如今,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,但海外疫情严重,抗疫形势依然严峻。面对疫情,如何做好个人防控? 如今,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,但海外疫情严重,抗疫形势依然严峻。面对疫情,如何做好个人防控?如何增强体质抵制疫毒?
中医养生
49 0 0 2024-11-08 14:39
易经养生内容流存至今,尽管语言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深奥难懂,但其思想、方法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,中医养生遵奉“阴阳中和”的思想就来源于《易经》。
中医养生
50 0 0 2024-11-08 14:38
从中医角度看,新冠病毒最喜欢的环境,还是寒和湿。
中医养生
58 0 0 2024-11-08 14:37
从中医的角度上说,经常觉得乏力,病因大致有四个:气虚、湿气、肝气郁滞、血亏。
中医养生
50 0 0 2024-11-08 14: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