尧问於舜曰:“我欲致天下,为之奈何?”对曰:“执一无失,行微无怠,忠信无倦,而天下自来。执一如天地,行微如日月,忠诚盛於内,贲於外,形於四海。天下其在一隅邪!夫有何足致也!”
  尧问第三十二
62 0 0 2024-11-07 11:57
 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:“吾欲论吾国之士,与之治国,敢问何如取之邪?”孔子对曰:“生今之世,志古之道,居今之俗,服古之服,舍此而为非者,不亦鲜乎!”
 哀公第三十一
49 0 0 2024-11-07 11:57
  公输不能加於绳墨,圣人不能加於礼。礼者,众人法而不知,圣人法而知之。
 法行第三十
66 0 0 2024-11-07 11:56
  入孝出弟,人之小行也;上顺下笃,人之中行也;从道不从君,从义不从父,人之大行也。若夫志以礼安,言以类使,则儒道毕矣,虽尧、舜不能加毫末於是矣。
子道第二十九
59 0 0 2024-11-07 11:55
  孔子观於鲁桓公之庙,有欹器焉。孔子问於守庙者曰:“此为何器?”守庙者曰:“此盖为宥坐之器。”孔子曰:“吾闻宥坐之器者,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覆。”
 宥坐第二十八
50 0 0 2024-11-07 11:53
  大略。君人者,隆礼尊贤而王,重法爱民而霸,好利多诈而危。欲近四旁,莫如中央,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,礼也。
 大略第二十七
52 0 0 2024-11-07 11:52
  爰有大物,非丝非帛,文理成章。
赋第二十六
49 0 0 2024-11-07 11:51
  请成相,世之殃,愚暗愚暗堕贤良。人主无贤,如瞽无相何伥伥!   请布基,慎圣人,愚而自专事不治。主忌苟胜,群臣莫谏必逢灾。
赋第二十六
49 0 0 2024-11-07 11:49
  天子无妻,告人无匹也。四海之内无客礼,告无适也。足能行,待相者然後进;口能言,待官人然後诏。不视而见,不听而聪,不言而信,不虑而知,不动而功,告至备也。
君子第二十四
58 0 0 2024-11-07 11:48
  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。今人之性,生而有好利焉,顺是,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;生而有疾恶焉,顺是,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;生而有耳目之欲,有好声色焉,顺是,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。
 性恶第二十三
51 0 0 2024-11-07 11:45
  後王之成名:刑名从商,爵名从周,文名从礼。散名之加於万物者,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,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。
正名第二十二
57 0 0 2024-11-07 11:44
  凡人之患,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。治则复经,两疑则惑矣。天下无二道,圣人无两心。今诸侯异政,百家异说,则必或是或非,或治或乱。乱国之君,乱家之人,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
 解蔽第二十一
50 0 0 2024-11-07 11:42
  夫乐者,乐也,人情之所必不免也,故人不能无乐。乐则必发於声音,形於动静,而人之道,声音、动静、性术之变尽是矣。故人不能不乐,乐则不能无形,形而不为道,则不能无乱。
乐论第二十
58 0 0 2024-11-07 11:41
  礼起於何也?曰:人生而有欲,欲而不得,则不能无求;求而无度量分界,则不能不争;争则乱,乱则穷。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礼义以分之,以养人之欲,给人之求,使欲必不穷乎物,物必不屈於欲,两者相持而长,是礼之所起也。故礼者,养也。
礼论第十九
67 0 0 2024-11-07 11:40
  世俗之为说者曰:“主道利周。”是不然。主者,民之唱也;上者,下之仪也。彼将听唱而应,视仪而动。唱默则民无应也,仪隐则下无动也。不应不动,则上下无以相有也。
正论第十八
62 0 0 2024-11-07 11:39
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应之以治则吉,应之以乱则凶。强本而节用,则天不能贫,养备而动时,则天不能病;修道而不贰,则天不能祸。
天论第十七
48 0 0 2024-11-07 11:38
强国第十六   刑范正,金锡美,工冶巧,火齐得,剖刑而莫邪已。然而不剥脱,不砥厉,则不可以断绳;剥脱之,砥厉之,则劙盘盂、刎牛马忽然耳。彼国者,亦强国之剖刑已。
 强国第十六
49 0 0 2024-11-07 11:36
议兵第十五   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於赵孝成王前。王曰:“请问兵要。”临武君对曰:“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,观敌之变动,後之发,先之至,此用兵之要术也。”孙卿子曰:“不然。臣所闻古之道,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。
 议兵第十五
48 0 0 2024-11-07 11:35
衡听、显幽、重明、退奸、进良之术:朋党比周之誉,君子不听;残贼加累之谮,君子不用;隐忌雍蔽之人,君子不近;货财禽犊之请,君子不许。
 致士第十四
48 0 0 2024-11-07 11:33
人臣之论:有态臣者,有篡臣者,有功臣者,有圣臣者。
 臣道第十三
49 0 0 2024-11-07 11: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