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《黄帝内经》对养生的战略高度进行定位之后,后世医家皆宗《内经》之旨,将养生看作中医的最高目标和终极归宿来对待,并不断丰富充实,反复强调呼吁,此诚中医之“初心”。
中医养生
54 1 0 2024-12-15 18:41
《中年》 郑 谷 漠漠秦云淡淡天,新年景象入中年。 情多最恨花无语,愁破方知酒有权。 苔色满墙寻故第,雨声一夜忆春田。 衰迟自喜添诗学,更把前题改数联。
中医养生
55 1 0 2024-12-15 18:40
中医五行理论在中医理论形成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,其中五行对应五色,五色即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五种颜色,五色与五行、五脏相对应,如《内经·阴阳应象大论》记载:“东方生风,风生木……在脏为肝,在色为苍……”
中医养生
52 1 0 2024-12-15 18:39
“生”字,在汉语里有生命、生长(生成、生化)、生活、生态等意义。在“养生”一词语中,“生”主要指生命。“生命”是与生长、生活、生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。“生”,体现了中国人对“生命”的认识。
中医养生
62 0 0 2024-12-15 18:37
《黄帝内经》在第一篇《上古天真论篇》里,开宗明义就谈到人怎样才能“尽终其天年”,天年,即天赋的自然寿命,《黄帝内经》认为人类的天然寿命应该有100岁。也就是说,《黄帝内经》开篇就是要回答:上古之人为什么能活一百多岁?黄帝观察到,上古的人都能度过100岁而形体运动一点都不衰退,还是跟年轻时候一样;现在的人却到50岁的时候,动作就开始衰退了,而且很难活到100岁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
中医养生
48 0 0 2024-12-15 18:36
养生一词,最早出现于《吕氏春秋》,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养生之道,这与中医素来崇尚“治未病”有关。 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”,强调中医防重于治;金、元四大家之首的朱丹溪更明确提出把养生的地位置于治疗之上,防病于未然。 尤其近年来,慢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,近四分之三的人群受到亚健康的困扰,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医疗保健需求正在发生变化,中医养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。
中医养生
62 1 0 2024-12-15 18:32
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,采取保养身体,减少疾病,增进健康,延年益寿的手段,所进行的保健活动。所谓生,是生命、生存、生长之意;所谓养,有保养、调养、培养、补养、护养之意。中医养生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,运用调神、导引、四时调摄、食养、药养等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、延年益寿的中国传统保健方法。本文从6个方面浅论中医养生。
中医养生
57 0 0 2024-12-15 18:30
八卦本来是圣人通过观察天地万象而悟出来的一种工具,观察对象中包括了天地万象与人体自身,《周易》记载说:“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也就是说伏羲氏抬头观天文、低头察地理、中间通人事,通过这三种观察,伏羲氏悟出一个东西,这个东西再经过融会贯通、提炼建模,就成了“八卦”。
中医养生
52 0 0 2024-12-15 18:15
自古以来保健功法多如繁星,有简明者,有繁复者,现从众多保健功法中选出法简效显的20种功法,与您共享。
中医养生
80 2 0 2024-12-15 18:14
《黄帝内经》提出养生有四个方面:饮食、起居、运动、情志。
中医养生
58 0 0 2024-12-15 18:11
《黄帝内经》的养生智慧:“恬淡虚无”和“精神内守”
中医养生
52 0 0 2024-12-15 18:10
按照《黄帝内经》的看法,五行之气,也就是天之六气交替更换,主管时令变化,遵循特定的先后次序。如果没有按照特定的次序,出现异常运行,就会出现邪气,万物就会有灾祸。如果按照特定的次序正常运行,就是正气,万物生化正常。
中医养生
47 1 0 2024-12-15 18:08
中医重视内脏的生理功能,并重视内脏病理变化的反映,还重视内脏之间和内脏与形体 各组织的联系。
中医入门
60 0 0 2024-11-12 19:16
中医除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的对立统一以外,还引用了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 的联系。
中医入门
47 1 0 2024-11-12 19:10
《肘后备急方》,古代汉医方剂著作。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。中医治疗学专著。8卷,70篇。东晋时期葛洪著。原名《肘后救卒方》,简称《肘后方》。系作者将其原著《玉函方》(共100卷),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、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。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,改名《补阙肘后百一方》。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
《肘后备急方》
61 0 0 2024-11-12 18:47
《肘后备急方》,古代汉医方剂著作。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。中医治疗学专著。8卷,70篇。东晋时期葛洪著。原名《肘后救卒方》,简称《肘后方》。系作者将其原著《玉函方》(共100卷),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、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。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,改名《补阙肘后百一方》。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
《肘后备急方》
47 0 0 2024-11-12 18:46
《肘后备急方》,古代汉医方剂著作。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。中医治疗学专著。8卷,70篇。东晋时期葛洪著。原名《肘后救卒方》,简称《肘后方》。系作者将其原著《玉函方》(共100卷),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、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。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,改名《补阙肘后百一方》。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
《肘后备急方》
47 0 0 2024-11-12 18:45
《肘后备急方》,古代汉医方剂著作。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。中医治疗学专著。8卷,70篇。东晋时期葛洪著。原名《肘后救卒方》,简称《肘后方》。系作者将其原著《玉函方》(共100卷),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、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。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,改名《补阙肘后百一方》。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
《肘后备急方》
47 1 0 2024-11-12 18:44
《肘后备急方》,古代汉医方剂著作。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。中医治疗学专著。8卷,70篇。东晋时期葛洪著。原名《肘后救卒方》,简称《肘后方》。系作者将其原著《玉函方》(共100卷),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、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。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,改名《补阙肘后百一方》。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
《肘后备急方》
59 0 0 2024-11-12 18:43
《肘后备急方》,古代汉医方剂著作。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。中医治疗学专著。8卷,70篇。东晋时期葛洪著。原名《肘后救卒方》,简称《肘后方》。系作者将其原著《玉函方》(共100卷),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、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。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,改名《补阙肘后百一方》。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
《肘后备急方》
47 0 0 2024-11-12 18:41